導讀中醫(yī)素有“濕氣為萬惡之邪”的說法,現(xiàn)代人生活條件上升,日常飲食中大魚大肉的多,缺少運動,容易導致身體陰盛陽衰,體內容易積聚濕氣。認為通過飲食、起居可以對濕氣進行調節(jié)。
1.運動
堅持適量運動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關鍵,運動不但可以有效的緩解工作和生活壓力,還可以通過排汗的方式加速將體內濕氣排出。每天堅持30分鐘左右的運動時間即可達到良好的保健作用,跑步、快步走、散步、游泳、打球、太極拳等等,都有助于活化氣血循環(huán),增強體內水分代謝,促進濕氣排出,提高身體抵抗力。
2.飲食清淡
適量生冷食物、冰品或涼性蔬果,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,不宜無限量食用,如生菜、沙拉、西瓜、大白菜、苦瓜等,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、姜,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。濕氣重的人一定要控制肥甘厚膩的飲食習慣,因為本來脾虛,過分油膩的食物更難以消化吸收,所以會進一步加重濕氣,飲食要以蔬菜水果為主。
3.艾葉足貼
艾葉具有祛風除濕、溫經(jīng)散寒的功效,萃取艾葉成分進行制作的艾葉足貼同樣也具有該功效。艾葉足貼是通過穴位滲透的方式去除體內濕氣的,對于由濕氣所引起的腰酸背痛、肌肉酸脹等癥狀具有良好的緩解功效。
4.姜蔥蒜調味
生姜、大蔥、大蒜等都是日常烹調中常用的調味料,除了讓食物味道更好之外,其實更有著祛濕的作用,日常烹調的時候不妨適量的添加。感覺身體濕氣重、淋雨之后,不妨切幾片的生姜片與適量的清水一起熬煮成熱姜湯,趁熱飲用,全身發(fā)汗,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。
5.中醫(yī)治療
利用中醫(yī)治療養(yǎng)生拔火罐,艾灸等都可以去除體內濕氣拔罐:通過拔火罐,可以將身體里的濕氣、寒氣,通過皮膚組織滲透出來,從而排除邪氣,讓人精神百倍。在三伏天可以很有效的進行祛除濕氣的治療,如做艾灸,針灸推拿,拔罐,刮痧,三伏貼,中藥內服調理等。
6、赤小豆薏仁茶或粥
將赤小豆、薏米仁、芡實、馬齒莧、淡竹葉、槐米、綠茶等七味食材進行調配,赤小豆、薏米仁都是祛濕消腫利尿的食材,芡實健脾固腎,馬齒莧等主要針對濕氣重引起的長痘、口干口苦進行調理。
薏米,在中藥里稱“薏苡仁”,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將其列為上品,它可以治濕痹,利腸胃,消水腫,健脾益胃,久服輕身益氣。
赤小豆,是紅色的,紅色入心,因此它還能補心養(yǎng)血,古籍里記載它“久服令人瘦”,就是說經(jīng)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