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列為上品,李時珍說:“鱧首有七星,形長體圓,頭尾相等,細鱗、色黑,有斑花紋,頗類蝮蛇,形狀可憎,南人珍食之。”黑魚在我國除西部地區(qū)陜西合陽洽川的黃河灣濕地較多外其他西北地區(qū)就極少分布,各地的淡水江河、湖泊、溝塘、池沼中均產(chǎn)。黑魚體圓長,口大牙利,性兇猛,一身黝黑形似蛇皮的圖案,身上有黑白相間的花紋,一對突出、發(fā)光的小眼,由于各地水色不同,使黑魚體色稍有差異。
每100g黑魚肉中含蛋白質(zhì)18.5g,脂肪1.2g,還含有18種氨基酸,如組氨酸,3-甲基組氨酸等,還含有人體必需的鈣、磷、鐵及多種維生素。適用于身體虛弱,低蛋白血癥、脾胃氣虛、營養(yǎng)不良,貧血之人食用,帶民間常視黑魚為珍貴補品,用以催乳、補血。鱧魚有祛風(fēng)治疳、補脾益氣、利水消腫之效,因此三北地區(qū)常有產(chǎn)婦、風(fēng)濕病患者、小兒疳病者覓烏鱧魚食之,作為一種輔助食療法。
黑魚性寒、味甘,歸脾、胃經(jīng);療五痔,治濕痹,面目浮腫,能夠“補心養(yǎng)陰,澄清腎水,行水滲濕,解毒去熱”;具有補脾利水,去瘀生新,清熱等功效,主治水腫、濕痹、腳氣、痔瘡、疥癬等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