蒺藜的止癢效果很好。辛散,祛風止癢。治療風疹瘙癢,常與防風、荊芥、地膚子等祛風止癢藥配伍;《千金方》單用本品研末沖眼,治白癜風。
(一)蒺藜的作用
降低血壓作用。
刺蒺藜水浸液、乙醇-水浸出液和30%乙醇浸出液對麻醉動物有降壓作用。其生物堿部分對犬血壓無影響,但可抑制蛙心,水溶性部分有中度降壓作用。
平肝潛陽。
刺蒺藜味苦能降泄,入肝經(jīng),果實主降,故可平抑上逆之肝陽。用治頭痛、眩暈、痙攣最效。
疏肝解郁。
本品辛散通郁,橫行排蕩,非他藥直達不留者可比。且入肝經(jīng),故可疏肝解郁。用治胸脅疼痛,不舒,太息,乳閉不通!吨参锩麑崍D考》曰:蒺藜,用以開郁,凡脅上,乳間橫滯氣,疼痛難忍者,炒香入氣藥,服之極效。
祛風明目。
本品辛散祛風,苦能瀉火,入肝經(jīng),肝開竅于目,故能宣散肝經(jīng)風熱,瀉肝火,而祛風明目,甚有效力。故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曰:刺蒺藜為治風明目要藥,風入少陰、厥陰經(jīng)者為響導。目病為風木之邪,風盛則目病,風去則目明矣。本品入肝經(jīng),辛能散,寒能清,清瀉肝熱,凡目赤腫癰,羞明流淚,證屬肝熱上擾目竅者,甚有效力,故可用刺蒺藜。
祛風止癢。
本品既辛且苦,能燥濕殺蟲,祛風止癢。如《名醫(yī)別錄》曰:即藜,主身體風癢,小兒頭瘡。辛散,祛風止癢。治療風疹瘙癢,常與防風、荊芥、地膚子等祛風止癢藥配伍;《千金方》單用本品研末沖眼,治白癜風。
散結(jié)祛瘀。
本品辛溫,可散結(jié)祛瘀。用治癥瘕積聚、癰疽、瘰疬、乳巖等。如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曰:本品主惡血,破瘕結(jié)聚,喉痹,乳難。”《本草匯言》曰:刺蒺藜去風下氣,行水化瘕之藥也。
用于肝陽上亢,頭暈目眩。
本品苦降,入肝,有平抑肝陽的作用。常與鉤藤、珍珠母、菊花等同用,以增強其平肝之功。
用于肝郁氣滯,胸脅脹痛及乳閉脹痛。
本品辛散,入肝,又有疏肝解郁之效。可與柴胡、香附、青皮等疏理肝氣藥物配伍,用治胸脅脹痛,單用本品研末服或與穿山甲、,王不留行等配伍,用治產(chǎn)后肝郁乳汁不通、乳房脹痛。
用于風熱上攻,目赤翳障。
本品味辛,又疏散肝經(jīng)之風熱而明目退翳。用治風熱目赤腫痛、多淚多眵或翳膜遮睛等癥,多與菊花、決明子、蔓荊子等藥配伍,如白蒺藜散。
用于風疹瘙癢,白癜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