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泡腳可以說是歷史悠久了,我國有一句古話:“中藥洗腳,勝吃補藥。” 每天若泡腳15分鐘就能發(fā)揮保健作用,中藥泡腳針對不同的疾病都具有很好的療效,下面康泰養(yǎng)生網(wǎng)跟大家分享:17個中藥泡腳秘方。
配方:黃柏、煅龍骨、明礬、槐花、五倍子、郁金、丁香、苦參、大黃、地膚子、地榆。
功效:清熱解毒,收斂除濕,適用于足癬和汗腳所致的癢和臭,殺蟲止癢。
配方:防風、金毛狗脊、丹參、黃芪、當歸。
功效:益肝腎、補氣血、祛風濕、通經(jīng)絡(luò),適用于中老年的肝腎虛損,氣血不足、腰腿疼痛。
配方:丹參、炒酸棗仁、炒麥芽、炒谷芽、熟地黃、全當歸、山茱蓃、遠志、五味子、附子、白芍、枸杞子、菟絲子。
功效:養(yǎng)血滋陰,調(diào)補肝腎,適用于體弱身瘦,血虛不孕。
配方:當歸、陳皮、青皮、砂仁、紅曲、丁香、麥芽、枳殼、梔子、厚樸、藿香、木香。
功效:適用于中老年人肝郁氣滯、脾胃不和所致消化不良、脅肋脹痛、大便溏薄。
配方:桂皮、刺五加、甘草、人參葉、川芎、何首烏、益智仁、菟絲子。
功效:祛風濕、補肝腎、強筋骨。適用于劇烈運動、長時間工作或體力勞動后、睡眠不足、思想壓力大。注意力不集中、全身疲乏無力肌肉酸痛、無食欲等慢性疲勞綜合癥。
配方:韭子、巴戟天、杜仲、黨參、黃芪、枸杞子、牛鞭、肉蓯蓉、熟地黃、菟絲子、生姜。
功效:溫腎補陽、強精壯陽。適用于腎陽虛引起的腰痛、脛骨無力、早泄、陽痿。
主要癥狀:反復(fù)慢性咳嗽、咯痰、伴有氣喘等。且早咳嗽加重,痰多呈白色,稀薄或粘稠痰。
配方:枇杷葉、桑白皮、浙貝母、陳皮、半夏、魚腥草、桔梗、蘇子。
功效:主治慢性支氣管炎
主要癥狀:不能正常入睡或醒后難以入睡。常見頭暈、心痛、心悸、健忘、神疲乏力、心神不定等癥。
配方:黃芪、白術(shù)、陂皮、黨參、當歸、甘草、升麻、柴胡。
功效:補中益氣,疏肝解郁。主治失眠癥。
主要癥狀:慢性胃病一般包括慢性胃炎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和胃神經(jīng)官能癥。慢性胃炎主要癥狀為上腹痛,規(guī)律性不明顯,食后上腹不適、噯氣、惡心等。胃潰瘍多在食后2小時痛。十二指胃潰瘍多在夜間痛,食后緩解。胃神經(jīng)官能癥是一種胃神經(jīng)功能性疾病,以胃痙攣疼痛突然劇烈為主癥。
配方:藿香、佩蘭、雞蛋殼、當歸、陳皮、紅曲、砂仁、丁香。
功效:疏肝理氣,和胃止痛,行滯化濕。用治脾胃不和所致的消化不良,胃部脹痛等癥。也適用于慢性胃炎。
配方:金櫻子、決明子、制首烏、生薏仁、茵陳、澤瀉、生山楂、柴胡、郁金、酒大黃。
功效:滋陰降火,行滯通脈。主治高血脂癥。
清熱益氣 平肝潛陽 滋補肝腎 降壓熄風
功能:滋肝補腎,降壓熄風。主治原發(fā)性高血壓病引起的頭暈頭痛,煩躁易怒,腰膝酸痛等癥。
配方:石決明,羅布麻藥,冢希薟草,桑寄生,丹參,白芍,漢防。
溫陽益血 活血通絡(luò) 清熱解毒 祛風除濕
功能:溫陽通絡(luò),活血化瘀,發(fā)表散熱,止痛生肌。適用于糖尿病癥狀。
配方:桂枝,生附片,丹參,忍冬藤,生黃芪,乳香,沒藥。
消水利腫 清熱除濕 降脂減肥 延年益壽
功能:利水消腫,降脂減肥,主治單純性肥胖癥,高血脂,動脈硬化。
溫陽散寒 祛風通絡(luò) 活血止痛 強筋健骨
溫陽散寒,祛風通絡(luò),活血化瘀,適用于風濕性腰腿痛
功能:祛風散寒,活血通絡(luò),除濕止痛,適用于風寒侵襲所致的筋骨疼痛及軟組織損傷后腫脹疼痛,慢性腰疼。
配方:苦參,蒼術(shù),川椒,黃柏,防風,荊芥,甘草,當歸,牡丹皮。
滋補肝腎 平肝降火 滋陰潛陽 養(yǎng)血安神
滋補肝腎,平肝降火。主治更年期綜合癥。
功能:清心,平肝,主治更年期綜合癥;烘熱汗出,心煩易怒,口干,失眠,心悸心慌。
配方:黃連,棗仁,麥冬,白芍,白薇,丹參,龍骨。
滋腎養(yǎng)肝 益智安神 疏肝健脾 益氣補中
健脾養(yǎng)心,益智安神。適用于神經(jīng)衰弱引起的失眠,多夢,健忘,疲乏無力。
功能:健脾養(yǎng)心,益智安神。適用于神經(jīng)衰弱引起的失眠,多夢,健忘,疲乏無力以及腦功能減退等癥狀。
配方:干姜,野菊花,蒼術(shù),艾葉,當歸,川芎,丁香,蒼耳子,薄荷。
功效:祛風驅(qū)寒,活絡(luò)通脈,溫中散寒,益氣養(yǎng)血,等凍瘡、血液循環(huán)不暢造成的四肢冰冷有特效。